脑梗,即脑梗死,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,发病急、病情重,许多患者即便幸运地度过了急性期,也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后遗症,其中吞咽功能障碍是较为常见且棘手的问题。吞咽困难不仅影响患者摄入足够的营养,还容易引发误吸、呛咳,导致肺部感染等并发症,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。因此,破解脑梗后的饮食难题,做好吞咽功能康复至关重要。
脑梗发生时,脑部血管堵塞,相应区域的脑组织因缺血缺氧而受损。若病变累及控制吞咽功能的神经中枢或神经传导通路,就会导致吞咽反射异常,使患者出现吞咽困难。例如,脑干梗死时,脑干中的吞咽中枢受到损伤,会直接影响吞咽动作的启动和协调;大脑半球梗死若影响到支配咽喉部肌肉的神经纤维,也会造成吞咽肌群运动障碍,导致食物在口腔、咽部和食管的传输受阻,进而引发吞咽困难。
1. 基础训练:在患者病情稳定,生命体征平稳后,就可以开始进行吞咽功能的基础训练。口腔周围肌肉训练是基础训练的重要部分,包括进行鼓腮、吹气、吮指等动作,通过这些动作可以锻炼颊肌、口轮匝肌等口腔肌肉的力量和协调性。每次训练每个动作重复10 - 15次,每天进行3 - 4组。舌肌训练也必不可少,患者可进行伸舌、缩舌、左右摆舌、卷舌等练习,以增强舌肌的力量和灵活性,同样每个动作重复10 - 15次,每天3 - 4组。此外,咽部冷刺激与空吞咽训练也能起到一定作用。用冰冻的棉棒蘸水,轻轻刺激患者的软腭、舌根及咽后壁,然后让患者做空吞咽动作,这样可以提高咽部的敏感度,促进吞咽反射的恢复。每次刺激后进行3 - 5次空吞咽,每天训练3 - 4次。
2. 摄食训练:当患者基础训练有一定效果后,就可以逐步开展摄食训练。首先要选择合适的食物,食物的质地应根据患者的吞咽能力进行调整。初期,宜选择密度均匀、黏性适中、不易松散、易变形且容易吞咽的食物,如糊状食物,像米糊、土豆泥、南瓜泥等。随着患者吞咽能力的改善,可以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食物,如鸡蛋羹、烂面条等,最后再尝试正常质地的食物。在进食过程中,要注意调整患者的体位,一般采取半坐卧位,床头抬高30° - 60°,这样可以利用重力作用,减少食物反流和误吸的风险。同时,让患者头部稍向前倾,偏向健侧,这样能使食物更容易通过咽部进入食管。每次喂食量不宜过多,从少量开始,如1 - 2勺,观察患者吞咽情况,若无异常再逐渐增加喂食量。喂食速度要慢,避免催促患者,给患者足够的时间完成吞咽动作。
1. 营养均衡:脑梗患者身体虚弱,需要充足的营养来促进康复。在吞咽功能障碍期间,要保证饮食营养均衡。蛋白质是身体修复和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营养素,可选择瘦肉、鱼类、蛋类、奶制品、豆类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,每天蛋白质摄入量应占总热量的15% - 20%。碳水化合物是主要的供能物质,但要控制精制谷物的摄入,增加全谷物、薯类等富含膳食纤维的碳水化合物来源,以维持血糖的稳定,碳水化合物应占总热量的50% - 65%。脂肪要选择不饱和脂肪酸,如橄榄油、鱼油、坚果等,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,脂肪占总热量的20% - 30%。同时,要保证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,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,如菠菜、西兰花、橙子、苹果等,以满足身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。
2. 补充方式:对于吞咽困难严重,无法经口摄入足够营养的患者,可能需要通过鼻饲或胃肠造瘘等方式进行营养补充。鼻饲是将胃管经鼻腔插入胃内,通过胃管注入营养液;胃肠造瘘则是在腹部做造口,将造瘘管直接插入胃肠道,进行营养支持。在进行鼻饲或胃肠造瘘时,要注意营养液的选择和输注速度。营养液应选择营养均衡、易消化吸收的产品,根据患者的体重、病情等因素确定输注量和输注速度,一般从少量开始,逐渐增加,避免引起胃肠道不适。同时,要注意保持管道的清洁和通畅,定期更换管道,防止感染。
1. 心理关怀:吞咽功能障碍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心理压力,容易产生焦虑、抑郁等不良情绪。这些负面情绪会影响患者的康复积极性和康复效果。家人和医护人员要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关怀,多与患者沟通交流,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,鼓励患者积极配合康复治疗。可以向患者介绍成功康复的案例,增强患者的康复信心,让患者保持乐观的心态,积极面对疾病。
2. 护理要点:在患者康复过程中,护理工作也十分重要。进食后要及时清理口腔,防止食物残留,引起口腔感染。密切观察患者的吞咽情况和呼吸情况,若出现呛咳、呼吸急促等异常情况,要立即停止进食,并采取相应的措施,如让患者侧卧,轻拍背部,促进痰液排出,防止误吸引起窒息。同时,要定期评估患者的吞咽功能恢复情况,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康复训练计划和饮食方案。MK体育官方网站
脑梗后的吞咽功能障碍虽然严重,但通过科学的康复训练、合理的饮食调整以及充分的心理支持与护理,患者的吞咽功能有望得到改善,饮食难题也能逐步破解,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,促进身体的全面康复。(登封市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一病区 刘瑞杰)